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從人民銀行獲悉,紅區去年四季度,央行銀行業評人民銀行完成了對439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公布央行評級,評級結果總體穩定,去年大部分機構評級結果在安全邊界內,季度級高機構“紅區”高風險機構數量顯著下降。風險 人民銀行表示,數量參評機構中包含大型銀行24家、顯著下降中小銀行3999家、紅區非銀行機構376家。央行銀行業評大部分機構評級結果在安全邊界內,公布資產占比98%。去年評級結果在“綠區”的季度級高機構機構2089家;“黃區”機構1868家;“紅區”機構442家,資產占銀行業的風險2%,較上季度減少132家。數量 從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最好,農合機構風險較高。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無高風險機構;城市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次之,12%的機構為高風險機構;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信社)和村鎮銀行風險最高,高風險機構數量分別為285家和127家,資產分別占該類型機構的8%和10%。 評級結果顯示,各地區風險狀況差異較大。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地無高風險機構或數量較少,“綠區”機構占比均超過60%。遼寧、甘肅、內蒙古、河南、山西、黑龍江、吉林、山東、廣西等省份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多。 人民銀行表示,在央行評級結果運用方面,應基于評級結果采取早期糾正措施,增強風險防控主動性。人民銀行采取“一對一”通報、約談高管、下發風險提示函和評級意見書等多種早期糾正措施,增強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人民銀行要求,在央行履職過程中充分應用評級結果,提升政策精準性。人民銀行在核定存款保險差別費率、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核準金融機構發債、開展宏觀審慎評估()、審批再貸款授信額度、國庫現金管理招標等工作中,充分運用央行評級結果,切實發揮央行評級引導金融機構審慎經營的作用。 人民銀行稱,將與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共享評級結果,提高風險監測和化解的協同性。人民銀行定期向地方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通報央行評級結果和高風險金融機構具體情況,推動風險信息的整合和監管關口的前移,提升風險防范化解的有效性。 同時,拓寬評級在市場行為監管等領域的運用,豐富評級結果應用場景。人民銀行與證監會建立溝通機制,根據央行評級情況,為銀行發行上市、增資擴股等重大事項提供參考意見。此外,評級結果也是部分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管理招標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