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段久惠z7M財經新聞網經歷了過去一年多的終于轉正持續壓降之后,2021年首月結構性存款實現正增長。月結億結z7M財經新聞網近期,構性央行公布的存款數據顯示,2021年1月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約為7.02萬億元,大增相較2020年12月增長了5756.6億元,束連增幅由負轉正,終于轉正結束了此前連續8個月下降的月結億結走勢。z7M財經新聞網對于結構性存款出現正增長,構性數位受訪的存款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正常的季節效應,銀行在年初沖開門紅大力攬儲、大增結構性存款被看作攬儲利器;另一方面,束連結構性存款規模連續壓降之后,終于轉正相比高峰時期的月結億結12萬億壓縮了近一半,已完成了監管要求。構性而對于后續情況,數位受訪人士均認為,鑒于監管對結構性存款的管理要求、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收益率和兌付收益率預計下行,加之銀行業考慮優化負債結構,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反彈空間有限,增速將趨緩。z7M財經新聞網今年首月結構性存款的增長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大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增量首次超過中小銀行;二是相比個人結構性存款的微幅變動,單位結構性存款增長更加明顯,企業購買也拉動了今年首月結構性存款大幅增長。z7M財經新聞網結束月度八連降z7M財經新聞網大型銀行趕超中小行z7M財經新聞網從數據來看,在今年首月結構性存款的增幅方面,大型銀行結構性存款明顯增長較快。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小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增加1726.48億元,而大型銀行增加4030.12億元,占整個結構性存款余額增加總量的70%,這也是有統計以來,1月份大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增量首次超過中小銀行。z7M財經新聞網在數位受訪業內人士看來,結構性存款出現正增長是正常的季節效應,銀行在年初開門紅階段大力攬儲,保本且預期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結構性存款是攬儲利器;另一方面,去年底銀行已經完成了監管的壓降要求,結構性存款規模相比高峰時期的12萬億壓縮了近一半。z7M財經新聞網對于大型銀行在吸攬結構性存款增量中趕超的原因,東吳證券銀行研究團隊首席分析師馬祥云向證券時報記者解釋,2019年結構性存款新規出臺后,明確要求只有具備普通衍生品交易資質才能發行結構性存款,而很多中小銀行并不具備這一條件。z7M財經新聞網另一方面的原因來自監管環境的變化。目前,包括結構性存款在內,監管部門正不斷加強對存款的管理,以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原先很多地方中小銀行是通過螞蟻、騰訊等第三方互聯網渠道銷售結構性存款等高息產品的,而今年只能回歸地方本源,吸儲能力大幅降低。馬祥云認為。z7M財經新聞網去年以來,一方面,監管層先是取締了新增互聯網存款,督促整改靠檔計息等不規范存款創新產品;另一方面,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督促銀行合理確定利率水平。同時,加強對異地存款的管理,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 (MPA),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各種渠道異地攬儲。z7M財經新聞網企業購買拉動z7M財經新聞網結構性存款大幅增長z7M財經新聞網相較于普通的定期存款而言,保本且兼具一定收益彈性的結構性存款往往會更吸引儲戶。不過,在此次結構性存款的新增量中,分部門看,相較個人結構性存款的微幅變動,單位結構性存款增長更加明顯,進而拉動了1月結構性存款實現正增長。1月個人結構性存款僅增長552.35億元,而企業結構性存款則增長5204.35億元。這之中,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的單位結構性存款分別增長3640.13億元、1564.12億元。z7M財經新聞網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前兩周,監測銀行結構性存款發行數量環比增長75.86%,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52%,環比上升48BP。不過,證券時報記者在走訪上海地區數家銀行營業網點中看到,相比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似乎是更多銀行主推的存款產品。z7M財經新聞網在上海浦東地區陸家嘴附近的5家銀行中,僅有一家股份行在推出3款結構性存款產品,期限以短期為主,3個月到1年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在3.5%~4%。相比之下,數家城商行主推的存款產品為大額存單,一家城商行從農歷年前開始推出一款20萬元起購的大額存單產品,三年期存款預計年化收益率4.045%;另一家城商行的三年期大額存單100萬元起購預計年利率4.18%、50萬元起夠購預計年利率4.125%。z7M財經新聞網馬祥云判斷,今年1月份權益市場火爆,居民更愿意將資金從儲蓄遷移至權益產品,這一點從1月金融數據中M1增速‘上穿’M2增速也能佐證。在企業端,1月人民幣貸款新增3.58萬億創歷史新高,企業資金充裕,可能將部分閑置資金用于購買結構性存款以獲取收益。z7M財經新聞網相比之下,機構資金一直是結構性存款的投資主力。相比于波動風險較大的權益類投資品種,結構性存款可以確保本金安全性兼具一定收益彈性,更適合企業閑置資金進行理財,企業自身需求也較大。融360大數據研究院主編殷燕敏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隨著理財凈值化轉型加快,保本型產品相繼退出市場,去年銀行理財的整體收益率也有所下降,這都導致企業在理財資金配置上加大配置單位結構性存款產品。z7M財經新聞網